綜合布線在工程實施環節中需要掌握的一些知識要點
綜合布線一般采用高品質的標準材料,統一規劃設計,采用標準化的組合壓接方式構成完整的布線系統,因此綜合布線系統是現代化互聯智能控制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,是互聯網的基礎。
首先進行穿線組織規劃,組織穿線的關鍵在于施工組織者,施工組織者應理解布線系統的整體結構,明確區分不要穿錯路線鋪設的各種電纜,熟悉不要使用錯誤的電纜通過的管道,具有豐富的穿線經驗的典型的穿線質量和進度
每組不得超過20個信息點。否則,同時穿過的電纜量大,穿過費力容易損傷電纜,容易纏繞、結合,嚴格制作影響進度的標號,嚴格組織記錄長度刻度的測試,用測試儀器測量電纜的通斷狀況。
穿線應按工序要求進行。管槽檢查、鋼管保護口、埋入鋼管試穿。對所有參與接線的人說明接線系統結構、接線過程、質量要點、電纜保護。規劃分組,一組一組地穿過電纜,其中一組選擇穿線起點。
電纜運輸到起點、標記、記錄配線架端的刻度,將該組穿過配線架,按要求留下馀地。從測量起點到插座端的長度、切斷、標記、記錄插座端的刻度。插座端盤繞在插座盒內。對每根電纜進行通斷測試,重新穿過,修改標記錯誤。最后整理穿線報告,按下槽蓋。
配線箱從配線箱入口計算馀長為配線箱(長+寬+深)。櫥柜和線槽應該井有條理。馀線按組表分組,從線槽出口伸直捆扎,捆扎點間隔不超過50cm。不得用鐵絲或硬電源線捆扎。50芯電纜的彎曲半徑必須在162mm以上。
垂直電纜通過電纜箱轉移到垂直鋼管下一層時,必須在電纜箱中捆綁懸掛,以免電纜重量全部壓在拐角的中側電纜上,影響電纜的傳輸特性。槽內布置電纜平直,無纏繞,無長短差異。
電纜根據設計平面圖標號,每個標號對應一條4對電纜,對應的房間和插座位置不能弄錯。兩端的標記位置距末端25厘米,貼上明亮的塑料膠帶,用油性筆寫上標記或貼上標記,然后纏上透明膠帶。
另外,配線架端從末端到配線箱入口每隔1米用標簽紙貼在電纜外皮上,用油性筆寫標簽。4對雙絞線按3%的比例穿過備用線,備用線放在主干線槽內,每層至少有1根備用線。
穿線完成后,所有4對芯電纜應全面通斷測試。測試方法:剝下兩端電纜的芯線,露出銅芯。在一端將數字通用表撥打到通關測試文件中,兩個表筆穩定地連接到一對電纜芯的另一端,暫時接觸電纜芯。如果你能在手表端聽到斷斷續續的聲音,OK了。每根電纜的四對芯線必須測量。這樣測試可以發現的問題是斷線、短路和標記錯誤。